五、法律风险
从上述案例可知,企业在选择劳务外包或劳务派遣单位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确定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的工作内容
若工作内容属于以工作成果衡量标准,企业无需对提供服务的人员进行直接的指挥监督及工作安排,则该合同更适合被认定为劳务外包;如企业需要直接对外派人员进行指挥监督和工作安排,则即使形式上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协议,也会存在被认定为与服务人员存在劳务派遣关系甚至事实劳动关系。
劳务外包是用人单位作为发包方,将某个相对独立的劳务服务项目外包给公司,由公司依据发包方的要求,组织和直接办理劳务人员完结劳务服务,并对劳务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直接承当责任的劳务承揽方式。在劳作法中,通常将劳务外包与直接用工、劳务差遣并称为三大主要用工方式,但严格来说,劳务外包并非“用工”方式,其在法律联系中的应归归于“承揽”联系。
劳务派遣是否有意义?
劳务派遣是劳务经济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劳务派遣有促进就业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流动就业组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到2000年止,产业从业人员占50.0%,而农村从业人数却占到全部从业人数的70.1%,就业的城镇化率严重滞后。由于农村人口增长即新增劳动力增长远快于城镇,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2、使灵活就业组织化,有利于解决供需错位问题,降低风险以家政服务公司为例。家政服务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办的;
二是民营的;
三是街道社区开办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其中,大量的是中介性质的,即公司收取双方的中介费、押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中介性质的家政服务对三方的风险都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公司,经常发生服务人员或客户违约的事件。
3、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劳务派遣在中国的特殊作用之一在于,它被作为一种利用现有资源、把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创业和就业的行动,促进了体制内就业机制的转换。
4、提高用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劳务派遣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的微观功能是它基本的作用。首先,劳务派遣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只有当企业有用工需求,同时有资金实力、能够租赁得起劳务派遣工时,才会考虑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对于本身没有用工需求,或者虽然需要人,但本身用工成本比较低的企业,自然不会对劳务派遣产生需求。